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市直各部门,驻市各单位,各直属企事业单位:
《2025年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的布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强大政治引领,努力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深化“六个工程”、推进“六个行动”、建设“五高五区”上取得更大进步,全力服务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奋力谱写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5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聚焦“地水种技、粮肉乳草、链服治改”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农牧业“接二连三”。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建设高标准农田160万亩,配套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30.2万亩。打造6个“看禾选种”平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高水平保障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粮食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牲畜饲养量稳定在2500万头(只)左右,肉类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奶产量稳定在140万吨。链条式锻造农牧业发展新优势,做强肉羊、向日葵、奶业、玉米4个百亿级产业链,促进华莱士、黄柿子产业链进一步向加工端延伸,力争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达到160家以上,农企利益联结比例稳定在87%。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做强增量、做优存量、做大总量,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公司15户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助推农畜产品加工业精深发展,推进沃尔羊毛加工基地、辣椒精深加工产业园、鱼菜共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金猫12万吨炭黑、国能120万吨捣固焦、黑猫100万吨焦化、飞尚20万吨铜冶炼技改等项目建设,谋划布局“疆煤外运”承接产业。发展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助推生物医药产业赋能发展,推进光大联丰长链二元酸、联邦制药他唑巴坦、光大联丰头孢类中间体等项目建设。助推新材料产业焕新发展,推进伏能硅业光伏产业链、澎晟14万吨工业硅等项目建设。助推装备制造产业借势发展,推进远景大型叶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零碳产业园一期、华晟高效光伏组件、英斯特光伏钢制边框等项目建设。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绿电制氢氨醇、碳基材料等产业,推进隆基绿能风光制氢绿色甲醇、陕耀风光制氢等项目建设。加快“三化”改造进程。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中心5个以上、绿色示范单位10个以上。
扎实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发展,构建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推进苏计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15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太阳沟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乌兰布和大基地配套煤电等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推动巴彦油田新增探明储量3000万吨,原油产量达到113万吨以上。
加快推动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数字化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农畜产品加工数字化转型项目。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积极申建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中青农科智慧冷链综合体、乌后旗煤炭储运交易中心、农高区农产品应急保供枢纽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加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搭建好银企精准对接桥梁,加大乡村振兴、科学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280亿元。以“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建设为统领,推出一批“文旅+百业”深层次地融合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打造示范旗县区2个、示范村3个。推动乌梁素海景区项目提档升级,打响“渡·阴山”核心文旅品牌。
深入开展重点项目谋划行动,高标准抓好项目谋划,高效率推动项目落地,高质量推进项目投产。纵深推进政策落地工程,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及配套文件,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具体投向,重点在“三北”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治理、城市更新等方面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盘子,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综合运用重点项目工期倒排、领导包联、联席会议和定期调度四项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建设亮灯督办推进机制,全面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204个重点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达效,力争全年完成投资突破510亿元。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紧抓迎新、暖春、盛夏、金秋、银冬消费季和节假日消费节点,组织并且开展“畅享美好生活·嗨购巴彦淖尔”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700场以上,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活力。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延续扩面政策,鼓励引导销售企业叠加让利,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电瓶车换“速”,稳定大宗商品消费。全力发展智慧餐饮、“互联网+”等消费新业态,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夜间经济”地标、首店经济、地方特色小店和老字号品牌,提升黄河湾步行街品质,启动运营摩尔城商业综合体,全面激活文旅消费。加强城乡商业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有序拓展农村消费。全力发展银发经济,充分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等社会服务领域消费潜力。
把准方向抓招商,聚焦“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和19条重点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未来趋势,系统梳理产业链的短板弱项和空白领域,持续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和产业项目,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紧盯质效抓招商,依托国家农高区、经济开发区和甘其毛都口岸等平台载体,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集聚效能,加快引进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绿色低碳的项目,切实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热忱服务抓招商,牢固树立乙方思维、创新意识、系统观念,认真做好对接洽谈、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运营等全过程跟踪服务,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
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覆盖面,新建充电桩1000个,5G基站500座,完成高铁沿线G基站建设。包银高铁建成通车。推进国道110磴口黄河大桥和黄羊木头至磴口段、甘其毛都跨境铁路、临哈铁路扩能改造、G0616乌拉山至海流图段、G628黑柳子工业园区至刘拐沙头、G242临河过境段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一横两纵”主网架构,开工建设乌前旗乌拉山、乌后旗主变扩建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打造乌兰布和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治理等重点标志性工程,完成“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400万亩以上。全面完成“十四五”乌梁素海治理规划内项目建设,启动编制“十五五”流域生态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保护约束性考核目标。快速推进北方防沙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2个尾矿库闭库销号、环境修复治理。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涉牧旗县草畜平衡指数下降到10%以下。深入实施农业“四控”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地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5%以上。
深入推进节水行动。持续打好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全面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0万亩。健全阶梯水价、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使用再生水累进减价等政策,快速推进再生水综合利用、数字孪生灌区国家级试点建设,争取“十五五”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万元工业增加值较2020年用水量下降12%。全方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力争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积极开展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统计核算、监测分析和管理调控,有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试评价工作,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目标。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全面完成“十四五”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危险作业专项整治力度,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着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基层“三保”资金支出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化债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化险,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融资平台压降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聚焦边防安全、边境稳定,加强边境地区综合治理,巩固拓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成效。
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重点,统筹做好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四类管网8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网6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9个、14394户。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稳步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全方面提升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开工建设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备,改造农村危险房屋586户。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支持乌后旗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县,实现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县全覆盖。
积极开展助企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投资融资、科学技术创新、规范经营等方面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合理设置频度,妥善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准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标本兼治抓好诚信建设工程,做好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农垦集团化、市场化改革,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扩大“信用+”场景应用,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扎实抓好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重点任务落实,巩固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用电报装等领域审批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扎实推进杭锦后旗蒙海镇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推进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
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提升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过货能力,优化整合传统公路、铁路、AGV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快速推进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出境车辆服务区、蒙煤电子交易买卖平台等项目建设,力争通关过货量增长10%以上。全面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设自治区级公共海外仓仓储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深度融入自贸区创建,强化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开放资源联动发展,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落实好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深度对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统筹推进全域农高区化发展,聚焦特色生物育种、生态保护修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优势特色领域,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突围”工程建设项目,推动“1+10+N”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设立国家绒毛质量检测中心巴彦淖尔实验室,力争农高区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严格落实财政科技刚性支出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0%以上。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从“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推动技术交易数量和交易额增长20%以上。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讲好河套大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慢慢地加强“五个认同”。深入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积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进边疆”活动,不断推动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和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建设。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持续抓好16个自治区级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建设。
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充分就业保障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聚焦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服务保障、岗位供给和政策扶持,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深入推动技能内蒙古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就业技能培训3200人次以上。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各类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大担保贷款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保障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坚持兜牢民生底线,织密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精准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基本养老保险新增扩面1.2万人以上,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增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00人和1万人以上。加强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提升住院、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坚决防范医保基金“跑冒滴漏”。扎实推进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落地,将合乎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深入推动国家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建设。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机制。解决殡葬领域明显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多方发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深入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发挥河套文化核心区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完成文物“四普”实地普查,积极创建自治区级河套文化生态保护区。维护好温暖工程建设成果。高质量完成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达50%。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持续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和生涯教育规划培训。设立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巴彦淖尔市中学,加快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院、临河区汇丰学校初中部建设,推动临河区第五中学分校、明珠路幼儿园年内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770个。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国家级优势专科2个、自治区级优势专科4个,建成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推动市医院和杭锦后旗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共建心血管病地区协作中心,乌前旗人民医院、五原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旗县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持续推动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建设,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徒步越野挑战赛、第四届环乌梁素海自行车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
下一篇: 以新促兴再出发